刘兴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建议的提案》,已交由我局办理,在与您沟通对接的基础上,现答复如下:
峨山县防震减灾局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8个,实有在编在岗7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履行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震灾处置、科普宣传等相关工作职责。历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在上级地震部门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始终抓“长”、抓“常”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通过科普宣传增强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一、主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情况
(一)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一是每年制定年度科普宣传计划,充分利用1·5通海大地震纪念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1·6全省防震减灾日等有利时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讲座、法律法规宣传和应急疏散演练,并对乡镇(街道)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全覆盖。二是认真做好日常宣传,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进校园、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企业、进事业单位等“六进”活动。每年常态化开展“六进”活动不少于30场次,发放宣传折页、小册子、纸杯、手提袋、鼠标垫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2023年以来,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定时向全县乡镇(街道)村民小组、学校、医院播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三是根据中国地震局、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国科协文件精神,2022年至2025年联合开展针对学校的“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通过捐赠一套图书、举办一场讲座、举行一次演练、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培养一名传播师的方式,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2022以来先后在22所学校开展主题活动,甸中中学、小街中心小学在主题活动中荣获省级“千场千校”优秀示范学校的称号。四是强化科普人员培养。2023年、2024年选派1名干部职工参加省、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荣获全市一等奖和全省优秀奖;2022年、2023年组织指导学校选派学生,参加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小小讲解员比赛。其中,县双江中学徐智睿同学,荣获全省小小讲解员比赛初中组三等奖。五是为缅怀峨山1913年“12·21”7级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唤醒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强化各级党政机关“防大震、救大灾”工作责任,2023年12月21日,以“铭记历史 珍爱生命 全面提升增强防震减灾能力”为主题,举办1913年“12·21”7级大地震11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中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推动纪念活动走入群众、走向深入。
(二)充分发挥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宣传作用。2017年以来,在云南省地震局、省应急局,玉溪市防震减灾局、市应急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持续开展了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宣传培训,主要内容为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相关基础理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灾情信息与上报等理论知识,现场实操技能。截止2023年,先后完成了5次培训,涉及270余人。2024年,根据玉溪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部署要求,我局积极推动我县村(组)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全覆盖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涉及全县8个乡镇(街道),598个村民小组的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15场次,合计1838余人。通过培训,在每村民小组建立一支不少于3人的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强化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和专业处置能力等培训,增强基层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解决地震应急“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积极协调安装地震预警终端,扩大宣传影响范围。全县累计安装地震预警终端75套。分别安装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乡镇(街道)、部门党政机、医院、车站。地震预警信息终端安装后我局积极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地震预警终端的预警时效,目前各学校已经充分利用地震预警终端,定期开展疏散演练信号发布,提高了广大师生地震来临时的应急疏散能力。
(四)全面打造小海洽地震遗址保护区宣传效果。1970年1月5日在通海—峨山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了牛白甸村委会小海洽地裂缝带,1986年1月16日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将断裂痕迹列为峨山县大地震遗址保护区。2013年以来我局积极争取上级投入100余万元资金,逐步将保护区建设成为全省地震科普、科研、现场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已承接由商务部主办,省地震局承办《发展中国家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培训班》的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60多名外籍学员,《中国第一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青年学生论坛》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大、云南大学师生到遗址参观考察、现场教学。
2024年峨山县防震减灾局积极与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合作,进一步扩大水晶山地震监测站、1970年7.8级大地震小海洽遗址等教学培训宣传力度,7月双方签订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并进行了挂牌。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群众主动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情况不多,实际面对地震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二是宣传人员力量不足,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志愿者的培训力度不够,志愿宣传活动不多。
三是投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资金不足,宣传资料印发不够充足,运用新媒体宣传不够,宣传成效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思想意识,扛实科普宣传的责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进一步树牢,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底线思维,提高政治站位,扛实责任,切实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我县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是常抓不懈,提升防震减灾救灾意识和响应能力。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救灾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突出知识重点,比如重点突出紧急避震和逃生疏散知识、地震预警知识、宏观异常知识,做到简明扼要;比如针对学校师生、村组干部等宣传,让他们进一步发挥宣传带动效应。
三是探索创新科普宣传的方式。以方便群众查找、记忆和掌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为目的,持续开展应急广播宣传、加大电视宣传,开发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做好宣传。
四是健全完善“长”、“常”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引导各级群众由“主动讲”向“主动听”改变,通过宣传和演练,提高各级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峨山县防震减灾局
2024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