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二、抗震设防三环节分别是什么?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
1.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3.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三、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
一个符合国情的抗震设防目标,是抗震防灾的重要内容。过高的设防目标,将超越现实经济条件的可能;过低的设防目标,则不能使工程、设施具备必要的抗震能力。
在认真总结历次大地震经验,深刻汲取历次震害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综合分析,现阶段已经制定了从6度区开始抗震设防,重要、一般工程区别对待的抗震设防标准。对量大面广的一般工程建筑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定设防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是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的地震事件中,超越概率为10%所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但对重大工程和可能引起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建设,需要进行专门工程地震研究。由此可见,从一般房屋、特大桥、特大水坝到核电厂,重要性逐步加大,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采用的设防目标也逐步提高。对于某一项建设工程设防标准的选择,应该由有关工程部门按照有关抗震设防标准的规定选择。在特别重要的情况下,也可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