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念水库的主体工程
发布时间:2008-12-25 08:20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化念水库的主体工程

                                                                                                      

土坝  基础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高45米,坝土约需50万立方米。坝位清基完成土方3.4万立方米,取土区清表土2万立方米,护坝清基完成5.5万立方米,排水沟开挖1199立方米。此项工程于195711月开始,至19583月全部完成,其中1957年已完成工程量的70%                                                   

截水墙  位于大坝中线河床下,是钢筋混凝土海底的粘土心墙,开挖时河中有10多个流量的水,除开挖导流沟导流外,渗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用三部8英寸抽水机抽水。工地施展不开,分两班日夜作业。此工程为土坝建设的主要项目,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为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渗透,先后有陈鼎钟、旷明亮、施致宽、裴有禄及倪联和日夜轮班坚守工地,督促施工。老红军玉溪公安处副处长黎云龙亦几度参与督促施工。心墙宽4米,两边用红粘土填筑,长10米,基础开挖至基岩,最深处16.5米。土石方3.2万立方米,共浇灌170#钢筋混凝土121立方米。浇灌时先两头后中间,最后中间留一深洞,作为集水井机坑,集中地下水和地表水,用抽水机抽出,供土坝碾压之用。心墙两端设齿墙,齿墙结合处宽1米,挖进到坚实处。左岸齿墙用红粘土筑,派专人锤打压实;右岸齿墙用皮石支砌,共支砌皮石197.6立方米。截水墙、齿墙均随坝体升高,直至顶端。此工程于195711月破土动工。                

土坝回填  化念水库上游的径流面积为363平方公里,河道干流长27公里,一般年份洪水为45立方米/秒,50年一遇的洪水量为252立方米/秒。在这样的河道里修建45米高的大土坝,必须争分夺秒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19581月,水库工地上阵人数达到3200多人,昼夜连续苦战,超体力劳动。1958年曾出现病犯近千名,占总人数的20%左右。1958年至19603月间,正常和非正常死亡的犯人达1348名。尽管如此,各中队的犯人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红旗竞赛活动。220日以后,按各队取土任务数逐日分三级梯形运土上坝:内坝坡高于核心墙为第一级;核心墙高于外坝坡为第二级;外坝坡最低为第三级。在回填过程中,1346中队使用飞兜、牛马车、手推车运土上坝;25两中队发挥铁轨矿车的优势;78两中队及民工用粪箕挑土;青年队用5张汽车运土。19589月,上坝土方18万立方米,坝高15米;1959年继续抢修大坝,到 9月底止上坝土方38万立方米,坝高 26196011月上坝土方69.67万立方米,坝高 38.8。这时玉溪专署领导指示,工程暂告一个段落,人员下阵,水库进行蓄水。停工时,累计完成上坝土方69.67万立方米,占设计土方总数48.86万立方米的141.4%,超出20.79万立方米。其原因是,上坝土方数不足,挑量少,发牌的数量多,施工过程中又被洪水冲走了12万立方米。                                           

回填土坝时,坝体的碾压力求密实。碾压机械有拖拉机一台,带动羊角碾一个;租用压路机一台,4人操作;石夯15个,规格为0.4×0.4×0.8米,由女犯队担任夯压任务。由于碾压机械不足,调汽车一部参加碾压。碾压时由技术人员钉桩,指示上土的厚度,机压不得超过30公分,人力夯压不得超过20公分。心墙部分,不论机压或人力夯压,均为15公分。土料以粘土为主,含砂1050%,含粘土5070%                                                   

1959910日,玉溪地委水利办公室及峨山县委水利办公室关于化念水库土坝裂缝检查以及19609月云南省工业支援农业玉溪专区水利工作组两次对坝体进行沉陷及质量检查,取土测定,心墙筑土符合要求,坝高30米以下质量达到合格,30米以上土质含石量较大,水分不足,水土石不均匀,局部有土石分层情况,夯压工序质量差,尤其在两岸结合部,因梭槽放土影响,碾压质量更差。土坝原按38米高进行施工,1959年决定坝高45米,按此坝高断面进行扩宽,内坝坡因库内已经蓄水,采取抛土补宽;外坝坡宽度较窄,不便进行碾压,又含石量大,产生不均匀沉陷裂缝。19587月第一次发现裂缝,右岸纵横开裂大小20余条,最大宽度13公分,深7米,随即挖开用泥浆注入回填。根据上述情况及上游来洪量大等原因,水库工程自1960年停工投入运行,一直被列为“危险水库”,并提出对坝体进行培土加厚的要求。                                                             

防洪抢险  1958711日夜5时,化念水库径流区开始下雨,至12日夜,雨仍不停。下午2时,洪水以67.5秒立方米的流量,伴随几千棵木料泄到新筑的大坝处,堵塞了临时溢洪道,冲坏溢洪道30多米,冲走大坝土方3.2万立方米,冲毁木桥两座和大溜槽一个。在工程委员会主任施致宽及参与领导的彭绍武、裴有禄、旷明亮及工程委员会的指挥下,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打桩抢险救坝。从12日到19日,抢修冲坏的临时溢洪道,用丁字型木桩坝编竹笼和木笼装石头等办法护坝,加固处理已筑好的坝身,并加强水库上游的防汛联系及加紧筹备防洪物资。                     

195884日,上游洪水再一次猛涨,水势汹涌。在张秉权亲自指挥,彭绍武、旷明亮、马忠良、裴有禄等协助下,虽然采取了若干紧急抢险措施,防洪设施仍被洪水冲垮。当时在河岸东边至西边的大坝处栓有两根钢绳,以便抢险人员抓托保险,但因抢险人数太多,罪犯下水打桩时,水流湍急,无法抓牢钢绳,致使4名罪犯被洪水冲走。更为严重的是,临时溢洪道山嘴回水处的石山,洪水直冲到石山上又导回大坝,致使大坝8万多立方米的坝土被冲走。前后两次洪水,共冲走大坝土方12万立方米,5千余人半年的辛勤劳动成果损失大半,一段时间被迫停工20多天。                        

经总结两次防洪经验教训,党支部统一了思想和行动,确定成立防洪指挥部。为确保土坝安全,工委会决定,由副场长朱金魁统一指挥,以18队、直属队、管教队、民警领导分段划片负责,各片再设专人负责指挥,危险地段重点防护,随时检查防洪情况。下雨时,各队抽调15人看守观察,洪峰到来时,各片全力防洪,并采取以下措施:1、打迎水式雨淋桩;2、打排桩;3、将三角木马固定在木桩上;4、炸掉临时溢洪道靠山脚弯曲处突出的石头,中间打桩漾沙,使洪水流速变缓,减轻冲刷力;5、所打下的木桩上均套上内装石头的竹笼。经采取上述措施后,1958815日第三次更猛烈的洪峰到来时,大坝安然无恙。                              

1959 514 ,接地委、县委通知,预计 522前后将有洪峰来临。农场党委当即决定,为保证大坝的绝对安全,在春耕生产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从化念社员群众和农场罪犯中各抽调1000人,突击大坝,10天内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坝高达到26米。                 

大坝截流  大坝工程两次受到洪水冲击之后,形势严峻,水库工程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决定由张秉权率领农场干部、犯人2000人以及水库工地上5000人,于1010日开始,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突击完成大坝合拢。经请示地委、公安处批准,101日开始做截流准备工作。一是思想发动,在干部、工人、罪犯中分别作动员,要求77夜,为大坝截流断水作贡献;二是人力组织,将劳动力分配到运土、压实、洒水、清基等各道工序,清除被洪水冲入溢洪道内的各种杂物;三是物质准备,凡是计划用到的各种物资,都必须在1010日以前准备就绪;四是抓好生活,在大坝截流苦干的7天内,适当改善生活。要求医务人员深入工地,小病现场治,大病及时治,以保证出勤率。                                                      

1010日大坝截流开始,场长张秉权到位指挥,彭绍武、旷明亮、裴有禄、张万禄、马忠良及各股室中队全体干部均到现场,上阵人数将近8000人。第一线首先下水的是民警80人,负责抬席包、码席包;第二线是年轻体壮的罪犯2000人,负责在席包上堵漏,跟随席包上土、夯压,直至11日凌晨;其余人员为第三线。经过一夜的苦战,席包码平了土坝,河水已经被控制在库容以内,此后罪犯日夜轮班运土填筑,突击将内坝坡加高了15米,使水从隧道中顺利流出,保证了大坝的安全。                               

技术革新  上阵修水库的人数猛增,造成了工具缺乏。主要工作又是运土,工期紧,运土距离远,除少数人员在坝上用肩头挑以外,工程委员会根据中共玉溪地委向全区发出的“大闹技术革新”的号召,在工地开展了改良工具的群众运动。如在悬崖陡壁上架设了飞兜两个,用于运土,每兜可装土0.330.36立方米;架设了大溜槽两个,一个长58米,高6米,另一个长75米,高7米。为了大坝运土,还发动罪犯献计献策,工地上开设了木工厂,专门架桥、制溜槽、修矿车。水库工程期间,共安装胶轮手推车135张,制造木轮手推车2484张,马车250张,牛车332张,矿兜119张,飞兜22个,锄把6599根,扁担44593根,木桶603对,解木板2303丈,编织粪箕2.1万对,烧炭14.1万公斤,纺绳子1.42万对,织笠帽247顶,织饭箩445对,打草鞋13264双,铁工厂设置打铁炉4个,制作简易车床1台,车轴482根,道钉2.2万颗,钢碗497个,钢珠2.94万颗,螺丝7916棵,珠咀1.1万个,板锄1972把,条锄642把,斧子542把,镰刀202把,自制简易手摇车床1台,代替了手凿钢碗,提高了工效3倍。用火硝、食盐、窑烟试制闷钢成功,闷出的钢质坚耐用,胶轮车的钢珠、钢碗、珠咀、矿车轴,过去全部向外购买,买不到就只能停车,试制成功以后问题就解决了。空气压缩机的零件坏了,一段时间只好停机,经研制也获得了成功。还试制成木质鼓风机,改良牛马车翻底倒土,飞兜经三次改良,提高了效率。                                                                     

                                                                    

输水设施  输水隧道的施工于1958221日分两头掘进,一头使用风钻,日进度2.4米,另一头全用人力。初期人力掘进每日0.70.8米,由于爆破用电动,万炮齐响,造成力量相互抵消,爆破效果不佳。后经研究,炮位统一安排,改用导火索人工点火,使其先后燃爆,工效提高到每日0.91米。至3月中旬止,共完成开凿石方1328立方米,明渠土方744立方米。隧道于44日下午3时打通,开始衬砌及浇灌,完成170#毛石混凝土1056.44立方米,管子混凝土40.55立方米,支砌拱石2712.83米。随即安装手摇闸门,整个隧道工程于1958525日完工。

隧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每隔数小时就检查校正一次中轴线。拱石按计划准备到位,支砌顺利,工程质量经检查验收为优质工程。

启闭台基础开挖深11.5米,宽9.2米,长10.95米。支砌皮石垫层厚0.3米,毛石1047立方米,浇灌170#混凝土122.3立方米。台身底宽8.6米,长8.6米;顶宽4.22米,长4.22米,高30米,细皮石支砌,石方334.45立方米。槽型内布置品字型闸门,输水能力33.2立方米。闸门前石砌八字墙,安放拦污栅。工程于19582月开工,1114日竣工。                                

溢洪道进口高程为1125米,顶部与坝顶相平。195712月,按设计首先将1130米高程以上的土石开挖运送筑坝,完成土石方5.44万立方米。后因防洪抢险,工程断断续续。1960年继续施工,8月完成陡坡部分68米,支砌毛皮石966.73立方米,达到最大泄洪量102立方米/秒。1962年,中央水利检查团在朱德委员长率领下到玉溪东风水库视察,派员到化念水库检查工作,提出扩大溢洪道,加大泄洪能力的建议,防洪指挥部便下达命令,将溢洪道炸低5米,降低高程为1120米。1971年土坝加高7米,坝高达45米,标高1133.2米,在溢洪道进水口1120高程处建滚水坝一座,安装0.5×0.5米石砌手摇手扳铁闸门一套,高5米,作前期排洪之用。19722月做溢洪道钢筋混凝土底板122立方米,1976年溢洪道边墙加高,1979年第二次加高溢洪道边墙。1986年在溢洪道入水口建筑安装机动钢铁控制闸门。经过多次续修完善的溢洪道,宽10米,高8米,进口段长61米,陡坡段长68米。泄洪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                                    

消力池为一矩形,19603月开工,在水中作业,两部抽水机日夜抽水,完成土方1万余立方米,支砌毛石底板570立方米,侧墙支砌皮石792立方米,浇灌钢筋混凝土底板75立方米,1960年完工。200162日,库区上游连降暴雨,致使库区水位上涨,溢洪道全部开闸泄洪,最大泄流量达183秒立方米,造成溢洪道消力池护坡倒塌,623日至728日对消力池水毁修复,投资15万。

水电站  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195910月勘测规划,19668月由化念农场设计,同年9月动工兴建并安装1号、2号机组,次年101日竣工送电,1968年安装第3号机组。电站建在化念水库输水涵洞出水口,汛期在保证水库蓄水的前提下利用余水发电;枯水期发电后尾水流入东、西干渠。电站原装机容量390千瓦,其中1号、2号机组各为160千瓦,3号机组为70千瓦。电站设计水头1333米,发电流量0.71.8立方米/秒。输电设施:安装电站输出变压器10/0.4千伏及240千伏安各1台,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5公里,导线采用LGJ-35平方毫米。1967101日,电站试车运行,供化念农场、化念镇工副业加工、照明及部分抽水站用电。由于1号、2号、3号机组系45米水头的水轮机,而库内水头低,在建电站时考虑的输水管径仅0.7米,输水能力不足,在正常运转时,3台机组争水矛盾突出,导致出力较低。虽总装机容量为390千瓦,而实际出力仅100150千瓦,年发电量80万度。1975年,3台机组最大功率仅为130千瓦。198162日,化念农场向省、地、县水利部门提出改造电站的计划申请,将输水管直径改为1.1米,对3号机组进行了更换,改水轮机为BL260-WJ-35型,发电机为SEW1/6200KW。为增加蓄水,提高水库效益,同期对溢洪道增设了钢板闸门,抬高库内水位4米,增加蓄水量300万立方米。改造工程于19836月完成,发电能力达到200千瓦,年均发电量90多万度。1988年,为进一步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又将1号、2号机组进行更新,同期又利用输水涵洞口与东干渠渠首6米的高差,增设4号机组,装机容量55千瓦,增建工程竣工运行后,发电能力达到445千瓦。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