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化念水库中工程筹备
勘测设计 化念河又名小河底河,属元江水系,由河外河、文山河、塔甸跌百水、罗里河汇集而成,发源于峨山县境内的狗头坡山、高鲁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经峨山县中南部地区的岔河、河外、大巴格、党宽、大寨等村,由新平县与峨山县交界的八分田出峨山县境。干流全长27.5公里,是上述地区主要的农田灌溉水源。沿河有山箐水及大小龙潭水10余处汇入,在枯水季节,河水流量有6.5秒立方米左右。
1954年,县农林水利科对开发化念坝子进行了水利勘测。同年春天,省公安厅、省劳改局、省农林厅勘测队派人对化念河流域进行勘测规划,初步选定了水库库址。库区群山环抱,似长形葫瓢,两岸岩层为前震旦纪板状页岩,没有明显破裂或较大断层,森林植被较好。当时勘测队对修建水库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筑坝,坝高16米,拦蓄的水量可保证9000亩农田灌溉;二是不筑坝,只开一条19公里长的引水渠道,灌溉9000亩农田面积的60%,同时可发电147千瓦。
1957年3月,化念农场场长张秉权、化念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陶兴、社长杨汝会3人,步行到那巩(村名,修建化念水库淹没田80亩,地35亩,全村7户共29人已搬迁到甸头村)查看水库地点及坝位。玉溪地委书记刘世杰参与坝位的选择,视察回水线,决定钻探孔位,并指派玉溪专署水工队的黄瑞生、刘永天负责测量。1957年3月3日开始,至5月5日完成勘测工作。此次勘测仅完成水库库区的地形测量,求出库容、坝基土方等。经初步勘测后,由专区水工队的刘永天、黄少先、胡可茂、廖伯枢作工程设计。根据规划提出的要求:1、必须解决2.7万亩农田面积的灌溉及日榨300吨糖厂的用水用电问题;2、要求电站发电能力达到200千瓦。
土坝设计于1957年6月进行,确定坝型为粘土心墙混合坝,坝高38.8米,坝顶高程1125米,坝底高程1089米,坝底宽245米,库容1200万立方米;1958年第二次修改设计为:坝高50米,库容2500万立方米;1959年第三次修改设计,决定坝高45米,库容1500万立方米。内坝坡比在高程1011.9米至1109米处为1�3,设有2米宽戗台,死水位1100米,死库容12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128米,正常库容1500万立方米,防浪墙高1.5米。坝轴线定在河心,三个取土区有粘土38万立方米,含砂、砾石量大,两岸板岩可以用来筑坝。筑坝土方约需50万立方米,但碾压不方便,最后作迎水坡面用不透水料,仅在表层铺一层透水料,背水坡面采用透水料混合筑坝形式,坝高38米,迎水坡比:18米以上为1�2.5,以下为1�2.4。背水坡比1�2.5,河床为冲积层,深16米。
设计输水隧道为马蹄型,长76.95米,前10米为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后段用细皮石料衬砌,净高2.4米,宽2.2米。闸门3套,成品字型安装。低涵排洪闸门80×80厘米两套,平行安装于高程1110.35米处。发电输水闸门60×60厘米一套,安装于高程1104米处。底涵进口高程1100.35米,过流量16.6立方米/秒;高涵进口高程1104米,过流量3.2立方米/秒。
设计启闭台高30米,为石砌槽型竖井,海底宽14米,浇灌170#厚0.9至6.1米的混凝土。启闭台底宽9.2至10.95米,顶宽5.18至6.79米。建筑面积100.74平方米,在高程1130米处设砼楼面,正中开1×1米孔一个,下视高程1110米为进水口,楼面安装闸门三台,成品字型,在1130米高程处设木桥一座,与岸相连。
溢洪道设在左岸坝肩上,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为开敞式建筑,底宽6米,高8米,进口高程1125米。汛期控制水位1115米。进口段长61米,陡坡段长55米。消力池为梯形断面,长25米,底宽14米,顶宽37.6米,深5米。
整个水库建设工程设计共需劳动力118.53万个,其中土坝工程95.92万个,输水隧道5.6万个,溢洪道12.2万个,附属工程4.84万个。水电站、渠道、启闭台三项工程尚未列入。根据工程量及度汛情况,化念水库建设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预计需要投入资金143万元,包括启闭台7万元、防洪费7.06万元在内。
动工准备 1957年9月18日,化念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农场副场长张鼎钟担任指挥长。同年11月底,鉴于水库工程浩大,各种事务纷繁,工程指挥部的机构难于适应,决定成立以农场领导和县领导参与的化念水库工程委员会,共11人组成,县长施致宽担任主任,下设办公室、管教股、工程股、安全卫生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和若干小组,全面负责领导水库建设工程。1958年8月以后,工程委员会主任由朱金魁、黎云龙、蒋维新相继接任,副主任委员8人,成员58人。玉溪地区水工队的倪联和、王泽生为技术指导,分别负责大坝及输水涵洞的施工。
工程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全面核算了工程计划,制订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和各种规章制度,由农场抽调干警、留队人员、在押犯人近2000人,再从各方面调集数百人,由在押男犯组成8个直属施工队,规定了各队的具体任务,要求1957年底完成各项准备工作,1958年1月全面开工。另由女犯、留队人员和其他人员分别组成6个专业服务队,负责各种专业服务工作。1957年9月11日做初步准备,副场长陈鼎钟带干部郭绍兴、谭文光及职工、犯人90人前往工地做准备,用农场一队的畜厩房11间作干部住房和仓库,周明芳负责伙食,向恒林负责供销。19日起,由陈鼎钟指挥,从塔克冲调来的青年队161人开始修筑昆洛路170公里处至水库工地的道路,全长7.7公里,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架桥65米,大小涵洞42个,用工2.5万个,投入资金2.24万元。由两个中队建盖临时工棚,就地取材,共建盖草房工棚38幢,每幢5间,共计190间,其中干部、工人住7幢,罪犯住31幢。水库临时电站也同期着手建盖,由电工袁珂负责电机安装,架设线路。20日农场又调来干部11人、民警7人、留队职工56人、罪犯415人。化念农业合作社社长普继民带民工83人负责伐木备料。12月底,水库工地上阵人数增加到1744人。
11月中旬开始钉截水墙、土坝范围边线桩,撒灰线,开挖导流沟及清基等,由倪联和负责技术指导。工程所需竹木工具尽量依靠自己编织和制造,自己不能编织制造的才向外购买。
工期计划及劳力安排 拦河筑坝受到洪水的威胁,按工程设计,用两个方案分期进行,三年完成。第一期工程从1957年11月开始,进行截水墙基础的开挖,大坝清基,清理表层土等。12月开挖铁道路基,溢洪道挖坚石及隧道开凿石方。至1958年1月中旬,土坝清基完成,开始回填。2月安装铁路轨道,3月截水墙基坑开挖完工,浇钢筋混凝土后,开始心墙回填。第二期工程,1958年将隧道、启闭台完工,继续土坝回填及续修溢洪道。1960年完成溢洪道及消力池工程,继续土坝回填。
1957年,化念水库工程上阵劳动力1744人,其中罪犯1447人。按照设计要求,工程每天必须保持劳动力3607人,水库工地急需劳动力。
化念坝区的群众,1958年上阵了300多劳力参加建库。大巴拉、大那者、那巩3个自然村的85亩农田被淹没,13户共54人实施了搬迁。修水库用的竹子、木料都是群众提供的,斗巴都、峨甲莫等山箐的竹子几乎被全部砍伐用于编织工具。1960年11月,坝高建至38.8米时,工程暂告段落,人员下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