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峨山县高度重视并利用非遗具有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源禀赋,在润物细无声的传承实践和创新融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阵地,依托传习所和传承点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立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摆依寨彝族服饰展示室、富良棚彝绣传习基地、小街彝族服饰文化传习馆和14个“彝族花鼓舞”传承点、2个“彝族四腔”传承点,并定期组织开展传习、培训,为保护、传承、展示及宣传峨山丰富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搭建重要平台和窗口。目前,共挖掘、保护非遗保护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5项,县级29项。
活态展示,利用重大节庆和重要节日全面展示非遗文化。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研究峨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以少数民族“非遗”为媒,探索“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新路径。火把节期间,“彩云之南等你来”群众文化惠民演出、“醉美峨山·绚丽嶍峨”首届少数民族服饰展示暨2024年“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峨山县第七届彝族花鼓舞大赛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活动实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氛围。2024年在峨山隆重举办“行走嶍峨 多彩非遗”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展演展示系列活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双江小学、锦屏小学、职业中学等中小学校开展花鼓舞进校园活动,传承人李加安、李翠琼、鲁海珍被玉溪师范学院聘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特聘教师,定期到云南民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传承交流,使学校师生从中领略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思想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积极参与文体赛事交流活动,参加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展演、助力2023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彝族花鼓舞亮相聂耳音乐周,让我县优秀非遗保护成果走出峨山。
创新活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以文化赋能打造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途径。打造嶍峨古镇、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塔甸花鼓彝族特色小镇等新型城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了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峨山县博物馆,开发“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系列沉浸式产品,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旅游景区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挖掘培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传习活动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并引导年轻人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做好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截至目前,共申报认定非遗传承人70人,其中:省级传承人10人、市级传承人22人、县级传承人38人。
(来源:峨山统一战线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