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姐
近期雨水多
房屋个有哪点坏掉
不下雨的时候
赶紧修补下
通通水沟
下雨了
就不要往田里、往山上特别是箐沟跑了……”
入汛以来,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形势严峻。大龙潭乡以“小马扎”为媒,从院坝到田埂,从线下到云端,通过不同场景,用“沾泥土”的方言宣传防汛政策。
截至目前,大龙潭乡“小马扎”宣讲团年内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次,参与宣讲1000余人次。通过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院坝,拓展移动宣传场景。“小马扎”宣讲团运用“小板凳围坐讲、小案例生动讲、小节目鲜活讲、小分队灵活讲、小视频云端讲”模式,用“方言土话”讲透“大政方针”与法律法规,将防汛避灾、厚养薄葬、高价彩礼整治等内容融入劳作间隙的“拉家常”。
在丰富传播场景的基础上,大龙潭乡构建起乡村组三级应急广播体系,紧扣农事与安全需求,定制“双语”安全课程,推行彝汉双语播报模式,并同步将播报内容制作成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政策传达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老人小孩信息接收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为巩固宣传实效,大龙潭乡推行“三精准”工作法,乡级精准梳理需要宣传的最新政策形成“热点日历”,村组精准按需“点选”定制内容,“小马扎”宣讲团用乡音大白话解读政策,彝汉“双语”播报借力微信群、公众号即时推送,确保信息入村到户。
从“小马扎”到“大喇叭”,从“定点播”到“随时讲”,大龙潭乡通过构建全天候、立体化宣传矩阵,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这套融合乡音土语、精准定制、多元场景的传播体系,显著提升了信息传达的覆盖广度、理解深度与响应速度,将党的声音与安全知识精准送达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为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供了坚实的舆论支撑与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