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潭乡新增9项县级非遗!有这些→
发布时间:2025-02-13 00:00 来源:大龙潭乡 打印

近日

峨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了

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龙潭乡新增9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

 4433faeb6316c42070245cf9d9b0bbe.png

民间文学类共有8项,分别是大龙潭龙的相关传说、《各雪大力气》《金鸡山的传说》《金猪龙》《麻子姑娘》《两个生意人》《学礼性》《螃蟹斗天鹅》。每个故事都颇具传奇色彩,反映了大龙潭乡人民大众的劳动生产、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和大龙潭乡民众的其他生活手段、诉求融为一体,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大龙潭龙的传说为例,它是一个流传于峨山、易门片区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哀牢山区干溪河地区因缺水而生活困苦。一日,两位货郎哥借宿于柏万民老人家中,实为龙王三太子化身。三太子得知百姓疾苦,决定在此安家,带来泉水解救百姓。柏万民发现所赠铜钱变为金钱,后又梦见三太子告知其将安家于此。次日,干溪河涌出泉水,人们建龙王庙感激黑龙,同时立文规定,将出水的地方命名为"大龙潭"干溪河改名龙潭河。从此,龙潭河下游人民风调雨顺,而上游人民因缺乏互助精神得罪黑龙,依旧贫困。

 95c639a2a05e23e0a3da2b10469ca44.png

故事以峨山大龙潭、易门大龙泉为地理坐标,将自然景观与神话叙事结合,体现了"山水有灵"的传统认知。通过奇幻叙事展现了当地人民对水源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中上下游不同命运的安排,实则反映山区水资源分配的现实矛盾。通过神话解释地理差异,既缓解现实焦虑,也暗含对社区团结的呼唤。

传统技艺

 微信图片_20250213101720.jpg

传统技艺类大龙潭乡入选的是手工红糖制作技艺。大龙潭乡的手工红糖制作,是一项世代相传的古老工艺。匠人们精选红河谷-绿汁江低热河谷地区的优质甘蔗,经榨汁、熬煮、凝固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全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保留了甘蔗的原汁原味和丰富营养。

 c1a6baf534a3d9f6d83c7edcfafd339.png

古法熬制的红糖蒸腾岁月甘醇,其色泽红润、质地细腻、口感醇厚,甜中带有甘蔗的自然清香,是滋补养生的佳品。

 06237ca4da61cb16de9a1852b5a589f.png

随着县级第五批非遗名录的公布

大龙潭乡的山水间再度升腾起人文薪火

哀牢山间回响千年的龙吟传说

与糖坊里翻涌的金色糖浆

正化作新时代的文化基因

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沃野

续写属于大龙潭的下一个千年诗篇

欢迎小伙伴们来大龙潭乡体验非遗之美~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