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岔河 魅力非遗】陈绍祥:县级干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5-09-28 16:10 来源:岔河乡人民政府 打印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水家园岔河221日起推出【山水岔河 魅力非遗】专栏,现上线第八期。专栏聚焦岔河乡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深入挖掘、整理全乡各类非遗文化资源,以全新视角展示岔河乡非遗的独特风采,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在峨山县岔河乡,有一种味道,穿越时光,连接三代人的情感与技艺。它是彝家饭桌上的烟火气,是游子心中的乡愁,也是非遗文化在舌尖上的生动延续——这就是陈绍祥家族传承的干巴香肠制作技艺。

011.jpg

陈绍祥,彝族,197710月生于岔河乡棚租坝村。18岁参军,远赴西藏日喀则,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出坚韧意志,屡获优秀士兵”“技术能手称号。三年军旅生涯结束后,他选择回乡照顾父母,扎根乡土。命运几经转折,一场意外车祸让他辞去村委会职务,却在1998年开启另一段精彩人生——与父亲共同经营彝乡山庄,传承家族美食技艺。20258月,他正式被认定为峨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干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012.jpg

三代匠心,一味传承

陈绍祥的手艺,源自奶奶的腌制秘方,经父亲陈春荣深化实践。小时候,他常看奶奶腌制蔬菜与肉类,父亲则靠这门技艺撑起家庭,在岔河经营起一家生意红火的小饭店。如今,陈绍祥接过接力棒,成为家族第三代传承人,将小餐馆发展为集餐饮、非遗体验、美食销售于一体的彝乡山庄

原材为本,古法精制

好味道离不开好原料。陈绍祥坚持选用本地高山放养的黄牛、青饲包谷土猪,配以精盐、草果、花椒、辣椒等天然调料,沿用传统腌制手法,自然风干。精准的配料比例、科学的晾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肉质本味。成品干巴香肠肉香浓郁,咸甜适中,回味悠长。

013.jpg

味传千里,香飘四方

二十余年来,彝乡山庄的干巴香肠已销往昆明、江苏、湖南、四川、上海等地,累计销售超4万斤。许多顾客慕名而来,或来电订购,成为联结彝乡与外界的情感纽带。

014(1).jpg

名菜扬名,荣誉加身

除干巴香肠外,陈绍祥还复原并推广了父亲首创的糊辣鱼,这道菜凭借独特口味成为岔河乡标志性美食,并于2025年入选峨山县十大名菜

他多次代表岔河乡参与美食展销与比赛,获誉无数

2016年,荣获峨山县彝家美食风味大赛优秀奖;

2018年,接受峨山电视台专题采访,传统技艺获广泛传播;

2015–2024年,多次获评玉溪市三星级接待单位、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20251月,峨山县非遗美食展现场销售干巴香肠近千斤。

015.jpg

品味传统,欢迎订购

如果您也想品尝这份来自彝山的传统味道,可联系陈绍祥先生订购各类农家特色美食(干巴、香肠、带皮肉等)

电话:1357776316715188168731

一种味道,三代坚守。陈绍祥用双手延续的不仅是家族技艺,更是一份深厚的文化记忆。在每一口干巴香肠的背后,是我们能触摸到的温度——那是山的味道,风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也是人情的味道。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