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练江河县城上游段治理工程全面竣工,这条曾让沿岸群众汛期“提心吊胆” 的河流,如今凭借6.6公里新建河堤筑起安全屏障,不仅将防洪标准提升至10年一遇,守护着3000多名群众与2800亩农田,更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这场从 “忧心河” 到 “幸福河” 的蜕变,既是双江街道回应群众期盼、践行 “人民至上” 理念的民生实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城乡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的生动缩影。
一、昔日 “忧心河”:汛期隐患牵动民心
治理前的练江河县城上游段,河道以天然土坡为主,河岸低矮残缺,缺乏系统防洪设施。每到汛期,洪水漫溢、淹没农田的场景屡见不鲜,成为沿岸群众的 “心头患”。“雨季根本睡不着,就怕洪水冲进田里,淹了庄稼。” 大甸中村村民的回忆,道出了大家的共同焦虑。彼时,30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洪水威胁,2800亩农田的生产安全岌岌可危,消除防汛隐患、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二、攻坚破难题:民生工程筑起安全防线
为回应群众诉求,双江街道将练江河治理纳入重点民生工作,组建专项工作组主动向上对接,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推动治理工程顺利落地。工程聚焦 “补短板、固安全、提生态” 三大目标,覆盖练江河县城上游段14.6公里河道,重点对6.1公里险工险段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加固河岸、清理河道淤积提升行洪能力,同时新建6.6公里达标河堤,严格按照现代防洪设计标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以前的河岸是土坡,一冲就垮,现在这河堤又宽又结实,看着就安心。” 富泉村党总支书记普红详指着新修的河堤介绍,工程竣工后,练江河防洪能力从 “无设防” 跃升至10年一遇,堤防工程达到5级标准,“就像给沿岸家家户户上了‘安全保险’,再也不用怕汛期洪水了”。
工程推进中,富泉村创新 “党建 + 防汛” 模式,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水效能。为解决施工中的占地、运输等问题,当地累计召开12场群众协调会,村组干部带头上门倾听意见、解读政策,引导群众主动支持建设。党员干部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协助施工方搬运材料、维护秩序;村民们积极配合,主动让出自家闲置土地、帮忙宣传政策,形成 “党组织引领、群众齐参与” 的良好氛围,为工程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三、长效护清流:“建管并重” 守住治理成果
工程竣工不是终点,而是守护练江河的新起点。为巩固治理成效,双江街道坚持 “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富泉村严格落实河长制,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开展河道清理,打捞垃圾、清除杂物,保障河道畅通清洁。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也自发加入守护队伍,清理岸边废弃物、劝导不文明行为,共同守护家门口的 “幸福河”。
如今,练江两岸绿意盎然,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昔日洪水肆虐的 “忧心河”,到如今兼具安全保障与生态美景的 “幸福河”,练江河的蜕变,正为双江街道城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以人水和谐的新图景,为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更多亮色。
文:基层党建办(宣传)
编辑:李鸿
审核:普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