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峨山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扛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两个纳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各项工作。制定《峨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方案(2024-2025)》《峨山县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十项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20余个,建立县领导联系民族工作制度和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定期研究部署和推进创建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用好用活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辅导培训、“三会一课”等多种载体。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和各级宣讲团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宣讲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场主题活动”350余场。打造“共享一座城 共建一个家”创建品牌,树立县人民法院、练江社区等“九进”示范点,形成“一点一特色,一点一品牌”的创建格局。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民族团结相关宣传报道1028条,阅读量超55万余次。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新路径,累计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1项,举办非遗公开课24期、综合晚会26场。
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民族团结与地区发展“两手抓”,聚焦省委壮大“三大经济”和市委“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全市第一。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双融合、双推进”,2023年以来投入13554万元组织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14个。
搭建交融平台,推进“三项计划”见行见效。聚焦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推动县城157个小区1.8万名各族群众拆去“围墙”、打通“心墙”。深化塔甸镇、岔河乡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点各族群众融居互嵌式社区建设。聚焦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举办“周於礼杯”全省少儿现场书法大赛、“共画同心圆”合唱展演、“云岭石榴红”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覆盖各族青少年4.9万余人次。聚焦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功举办“看非遗 跑早操”中老铁路沿线非遗文化旅游节玉溪峨山半程马拉松比赛、“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促团结·助发展·兴非遗’峨山县2025年迎端午龙舟挑战赛”“天下彝家 火舞峨山”2025年火把节暨第八届彝族花鼓舞艺术节系列活动等50余场活动,打造“到玉昆主场看球赛、回玉昆老家看非遗”品牌,使文体旅活动成为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强化法治保障,夯实民族团结法治基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4项单行法规。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高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建成综治中心87个,实现群众诉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完善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选优配强网格长614名、网格员830名,打造“有事就找网格员”基层治理品牌。
防范化解风险,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各类应急处置机制、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制度,配备配强应急处置工作力量,定期开展安全形势分析,组织实施“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专项行动,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前列,五次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称号。
(转自峨山县统一战线 撰稿:峨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普俊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