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峨山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建”“领”“业”“治”“融”五项举措,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和和美美一家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以“建”为基,推动各族群众流动融居,实现空间互嵌。坚持抓住社区建设这个根本,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互嵌融居。打造多民族和谐融居的居住环境,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集镇提质扩容等项目,探索推进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试点工作,实现县城规划区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先后打造练江社区、猊江社区、岔河乡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点等一批互嵌式社区,推动县城建成区157个小区、626幢居民住宅、6479户1.8万各族群众拆去“围墙”、打通“心墙”,峨山县被评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省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典型示范县区。完善互嵌式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区绿化、亮化、美化,改造停车位,实施雨污分流及“五网”铺设,推动社区闲置用房改造、配套设施完善,提升社区生活的幸福指数,为各族群众生活提供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以“领”为魂,增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互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社区为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全民阅读”等主题活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组织开展非遗展演、体育、书画、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百”活动,建成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街区等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城市地标。依托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大力开展“双推”协商活动,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系,持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
以“业”为本,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实现经济互嵌。坚持以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为着力点,把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贯彻落实“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发展产业、致富增收。聚焦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抓实“技能峨山”行动,深化社区居民就业技能培训,采用“田间课堂”“车间课堂”“工地课堂”等形式,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餐饮烹饪、电子商务、无人机驾驶等就业技能培训,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支持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18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63个,累计为县内企业输送劳动力3360余人。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谋划实施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发展村集体经济,2024年,3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助力群众稳产增收。实施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三年行动,成功获批设立省级产业园区,打造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验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开新街、姊妹节、火把节及半程马拉松、龙舟挑战赛、玉昆中超足球联赛峨山专场等系列活动,“非遗+旅游”新模式火红出圈,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更加夯实。
以“治”为要,维护各族群众切身利益,实现社会互嵌。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构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动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全县78个村(社区)党群、综治“双中心”一体化建设,吸纳1600余名村组干部、920名专兼职网格员、105名驻村工作队员,以及彝汉“双语”调解员组成复合型服务队伍,推动“双中心”作用发挥,累计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089件,办结民意诉求496件,办成好事实事111件,年均帮办代办事件超过1.8万件,做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共治”。积极拓宽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主渠道,推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小区居民”治理模式,成立53个小区党支部、74个业主委员会、43个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通过院坝协商、居民议事等形式,推动群众事、群众议。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建立“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到一线,为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揪心事、烦心事。
以“融”为径,增进各族群众情感联系,实现心理互嵌。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强化社区民生服务,聚焦“一老一小”,建设老年人幸福食堂、便民理发室、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配齐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室、妇女之家等40个服务活动阵地群,建成36个日间照料中心,30个农村幸福院,138个老年活动室,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招募“爱心妈妈(爸爸)”465人,与382名孩子“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26件。致力于做实社区医疗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组建12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健康义诊服务。引导群众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优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社区+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在社区开展“家长夜校”、心理咨询、走访慰问、微心愿征集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形成邻里互帮互助浓厚氛围,让“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共峨山县委统战部 普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