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云南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5-02-18 15:13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211《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云南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1.png

鸣笛声响,一列载满旅客和农特产品的复兴号动车穿过雪域高原,向南驾驶进。

202311月,丽香铁路通车,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一年多来,我们的松茸、当归等农产品搭乘列车走出高原,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香格里拉市藏族青年扎史七林说。

2.jpg

            复兴号列车在丽香铁路上行驶

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为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记殷殷嘱托,云南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发展大局,创新实施枝繁干壮”“石榴红等重点工程,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0年来,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是2015年的2.2倍,全省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各族群众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村民杨时平开着新能源车进了乡里的充电站。随着南方电网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投产,独龙江乡彻底告别了用电不稳定的历史。

3.jpg

独龙江乡孔当村腊配小组。怒江州委宣传部 供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短板持续补齐。

截至目前,云南省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6个民族自治州通高铁或动车,78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全部通高等级公路,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网络,374个沿边行政村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查看蜂箱、调整蜂巢,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村党总支书记杨志良带着村民搞起了甜蜜事业。过去一年,班洪村合作社产出优质蜜18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2万元。

4.png

沧源县班洪乡蜜蜂养殖。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云南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把产业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特色县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发展酸茶特色产业;昭通市彝良县大苗寨村经营起民宿、咖啡馆……培塑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等民族风情浓郁的旅游品牌,云南完成66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建设,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云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群众增加收入与增进认同相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彻底摆脱贫困,各族群众向着更好的日子阔步前进。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拓展——

藏家小院里晾晒着白族扎染,街头彝族的牛头饰品、纳西族东巴文字彩绘等各种民族元素交织……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郑家庄村,汉、白、彝、藏、纳西、傣、傈僳7个民族170多户人家和谐共居。用藏族谚语来形容,大家相亲相爱,就像茶与盐巴’”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说。

5.jpg

东巴象形文字展示。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云南省创新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连续6年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云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着力推动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为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好云南作用、贡献云南力量。

转自峨山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云南发布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