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三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4-09-13 09:17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近年来,峨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重要任务,认真抓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促三交基础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峨山一县两区发展定位之一,纳入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今年以来,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3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制定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新时代峨山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峨山县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十项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建立现场指导、派单交办、督查推进、工作专报、工作保障等五项机制,完成现场指导5次,派单交办3期,工作专报1期,现场督查2轮,全面压实创建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创建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峨山共享一座城 共建一个家创建品牌,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方案,打造出练江社区、人民法院、双江小学等一批可看、讲、可九进示范样板点。

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情感认同,以文化认同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健全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制定《峨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百宣讲活动35期,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大赛。建强宣传教育阵地,把玉溪市非遗展示馆、峨山县博物馆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场馆内容、讲解解说词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创建内容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1个、主题广场1个、主题街区3条等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城市地标。构建网上宣传矩阵,开通运行峨山统一战线视频号,依托全县新媒体平台资源,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在全县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共计发布相关稿件340余条,阅读量超10万余次。推动宣传教育融入日常,坚持全县活动一盘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融入重大活动、传统节庆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26次。

三、实施三项计划,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实施三项计划,着力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一是抓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一体化办学,推广乡镇中小学校九年一贯制改革,推行各族学生混班混宿办学模式,为青少年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持续深化与玉溪市民族中学教育集团化办学,近3年选派9名教师、170余名优秀学生到玉溪市民族中学跟班任教和交流学习,实现两校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嶍峨古镇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来自县内外的15支球队,150余名各族足球小将齐聚峨山同台竞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依托玉溪市非遗展示馆、峨山县博物馆、滇中地委旧址等研学基地,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峨山青年看峨山小小星火讲解员、石榴籽 家乡行红石榴夏令营等研学活动,开展青言青语”“童言童语民族团结宣讲,覆盖各族青少年3万余人,促进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二是抓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展双推协商活动,大力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系。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着力点,实现县城规划区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推动县城建成区157个小区、626幢居民住宅、64791.8万各族群众拆去围墙、打通心墙,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以改革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成全省首宗18.25亩集体土地挂牌交易,实现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探索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成功打造塔甸镇引导相对集中居住点、岔河乡引导相对集中居住点2个各族群众融居互嵌式社区,蹚出乡镇互嵌式社区建设新路子。推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和互嵌式发展,聚焦产城融合,加快绿色钢城建设,吸纳省内外各族员工7000余人就业,形成各族员工交流融居的互嵌式企业环境。实施技能峨山行动,鼓励各族群众在城市和乡村、务农与务工双向流动,3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8期,新增城镇就业88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670以双向就业创业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三是抓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聚焦打造中老铁路非遗展示中心和精典驿站,充分发挥峨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自然禀赋和优势资源,打造大富塔原生彝文化、易峨高红河谷、大化生态钢城、彝人谷、嶍峨生态廊道四条乡村旅游线路,推出开新街、油菜花节、非遗全国村晚、舍廊草莓节、小街农民丰收节、化念果蔬节等系列特色文旅节庆活动,拓展花鼓舞、彝绣、开新街、祭祖、祭龙、火把节等传统文化活动,为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让旅游活动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成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庆2024年火把节暨第七届彝族花鼓舞艺术节、彩云之南等你来群众文化惠民演出、醉美峨山·绚丽嶍峨首届少数民族服饰展示暨2024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峨山县第七届彝族花鼓舞大赛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202417月,引接待各族游客10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亿元,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中共峨山县委统战部)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