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潭乡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构建起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力量汇合的基层治理与服务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强化阵地共享 推动服务“零距离”
整合阵地资源。乡党群服务中心融合民政、残联等多个职能站所集中办公,乡综治中心统筹司法、信访、公安等部门力量,实现“一站式服务、多元化治理”。村级“双中心”整合优化原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地资源,统一设立矛盾纠纷受理窗口,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显著提高了阵地综合利用效益和为民服务能力。
统筹人员配置。乡级“双中心”整合派出所民警、辖区志愿者等力量,实行联席例会制度,协同开展信息研判与分流处置。在村级层面,组建“1+3+N”联动队伍(即1名党总支书记担任“双中心”主任,整合网格长、微网格员和司法所、派出所民警等专业力量,号召乡贤、志愿者等N方社会力量参与),有效增强基层工作合力。
二、落实标准运行 优化服务管理
基层治理网格化。以村小组为单位将全乡划分为57个网格和147个微网格,由村组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遴选小组长、副组长、党员、群众代表等147人担任网格员,形成“乡-村-组-网格”四级联动机制,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
信息收集清单化。严格执行“三必到四必访”等联系群众机制,通过网格走访、村民议事会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形成村级“需求清单”;整合辖区资源形成“资源清单”;据此制定可操作的“项目清单”,实现精准对接。
分流处置规范化。建立“双中心”服务事项管理台账,按“为民服务报党群、矛盾纠纷报综治”原则分工处置,形成“村-乡-县”三级信息流转机制。据统计,村级已分流上报乡级“双中心”为民服务事项62项,乡级“双中心”成功分流处置完成17项,上报县级“双中心”分流交办45项,机制运行初见成效。
三、聚焦党群服务,实现协同共治
做实民生服务。村级“双中心”牵头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等系列活动,推动群众共商解决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形成“心系群众解民忧,凝聚力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做细精准帮扶。“双中心”整合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志愿者、群团组织等基层治理资源力量,推动“‘同心微治’幸福圈”项目,利用赶集日、微信等渠道积极宣传解读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加强对老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关爱服务。
大龙潭乡通过“双中心”深度融合与共建共治,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服务群众效能,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参与、高效协同、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