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龙潭乡紧紧围绕社会治理效能与干部示范能力“双提升”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创新推行综治中心“11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近年来,随着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各类工程落地过程中,因土地使用、通行便利、设施改造等问题,施工方施工需求与周边农户既有生产生活权益之间的矛盾偶有发生。如何在保障公共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维护农户合法权益,成为基层治理中需要妥善处理的重要课题。
近期,大龙潭乡有效化解一起群众活动场地建设施工需求与农户养殖生产利益之间的矛盾纠纷,以责任担当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保障群众安全与生产权益。
一站响应,多元联动速集结
网格员上报矛盾纠纷后,乡综治中心研判该纠纷存在施工需求与养殖生产利益的直接冲突,立即启动“一站式”响应机制,联合村组干部、派出所民警组成调解小组赶赴现场。
一网覆盖,全域联动护平安
现场气氛紧张,村组代表急推活动场地建设,农户担忧羊圈及放养路受损,双方争执激烈。调解员迅速介入,平息双方情绪,点明双方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村庄更好发展,让农户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让建设方认识到兼顾农户需求的重要性,为后续协商打下坚实基础。随后,网格员及时收集农户诉求,村组干部结合村情提出折中方案,派出所从法律角度规范协议条款,综治中心全程跟踪协调,最终推动双方达成一致。“一张网”治理带来的高效联动,让调解过程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妥善化解眼前纠纷的同时,更以实际行动守护了乡村的平安与和谐。
“四轮驱动”,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网格员定期以电话、走访等方式回访已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回访发现该起纠纷涉及的道路已做防滑硬化处理,房屋阴沟处已加装防护网。同时,为实现类似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大龙潭乡持续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搭建工作,完善定期排查和研判及矛盾纠纷预警机制,优化综治中心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打造矛盾化解“主阵地”。并通过普法活动等方式,持续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动乡域内逐步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