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龙潭乡绿溪村箐头片区,一根粗壮的输水管道沿田埂蜿蜒伸展,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管道侧壁分出一根根支管,将清流精准引向每块农田。支管末端,“小小”的蓝色水表丈量着这片土地跃动的生机。
6月12日,大龙潭乡绿溪片区提水工程通水仪式在绿溪村箐头片区举行。随着仪式启动,清澈水流沿崭新管道奔涌田间,一幅“水到渠成润民生”的画卷正在这片热土徐徐展开。
“保障农业灌溉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民生工程,我们绿溪箐头、法克拉莫等片区常常受干旱影响,灌溉主要靠拉运,费钱又费劲。”绿溪村党总支书记赵永华介绍道,“现在好了,从大龙口出水口引水,每小时能提水46方,1100亩地不愁浇了,算下来,每亩每季能省90块运费,一年能给乡亲们省下19万。”
大龙潭乡以“党建+民生”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峨山县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工作要求,以项目推动群众从“拉水抢水”到“管水节水”,提高灌溉效率,改变群众用水习惯的同时,也拓宽了绿溪村村民发展思路,激活了绿溪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据悉,大龙潭乡绿溪片区提水工程项目概算投资60万元,通过新建提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1100亩农田(350亩烤烟轮作)的高效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泵站1座,配套扬程180米抽水机组,安装DN100输水管道2000米,保障高位水池供水;新建310立方米蓄水池1座,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配套安装水表780余套。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大龙潭乡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乡水利部门牵头,各相关站所、村“两委”组成工作专班推进。通过倒排工期、定期调度,压实专班及施工单位职责,项目于6月12日顺利竣工,实际工期57天,较计划提前3天完成。并同步有序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根据用水成本数据,在充分听取农户意见的前提下,已完成水价定价工作。
项目实施后,一方面,节约了灌溉运输及生产成本,打破了烟农等雨栽烟、靠天吃饭的被动生产局面,预计实现亩均增产10%,年新增农业产值超12万元。并通过创新探索“政府主导+村企管理”模式,实施用水计量收费反哺村集体经济,预计年增收5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有序推动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引导群众树立节水意识。通过市场化运营,保障设施日常维护保养,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问题。
“下一步,我们一是要强化运营管理,确保设施高效运行;二是要加强监督考核,对管护不到位、违规用水等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三是要努力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基本烟田灌区建设等农业基础条件改善提升项目,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增加民生福祉的能力。”大龙潭乡人民政府副乡长罗子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