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潭乡创新打造“小马扎”宣讲品牌,将政策宣讲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院坝,用“方言土话”讲透“大政方针”与法律法规。2024年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次,参与宣讲2000余人次,覆盖群众1.2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新“三全”机制,破解宣讲难题。建立“全员+全时+全域”工作机制,整合乡村组三级干部及驻村队员、志愿者等力量组成宣讲团。
制定“周下村、月调度”制度,要求干部下村必带宣讲任务,办事必问政策需求。同时,开发“点单式”宣讲清单,设立产业发展、医疗养老等专题,实现群众“按需点菜”,干部“精准上菜”。
构建“五小”模式,提升宣讲质效。创新“小板凳围坐讲、小案例生动讲、小节目鲜活讲、小分队灵活讲、小视频云端讲”模式。
在彝族、哈尼族聚居村寨通过方言和普通话开展宣讲,立足群众身边事,精选本土案例,解读政策法规,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针对农忙时节,组建“田埂宣讲组”,利用劳作间隙开展10分钟微宣讲,同步发放告知书等宣传资料,确保宣讲全天候、不断档。
深化“双向”联动,放大宣讲效能。建立“宣讲+服务”闭环机制,在宣讲的同时收集民情民意,解决道路修缮、灌溉纠纷等实际问题。
培育“宣讲骨干+法律明白人+农业大户”复合型队伍,带动农户建成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调解矛盾纠纷,实现政策宣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大龙潭乡以“小马扎”为媒,蹚出一条政策宣讲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的新路径。从院坝到田埂,从线下到云端,全乡干部用“沾泥土”的方言传递“冒热气”的政策,以“坐得下”的姿态架起“心连心”的桥梁,真正让“小马扎”宣讲品牌成为理论落地、民心升温的“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