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烟田、青翠肥大的烟叶
株株壮硕的烟杆、烟农们忙碌的身影
红河谷-绿汁江(峨山)
第二批雪茄烟叶迎来丰收
于7月1日正式进入采收晾制阶段
烟叶采摘、分拣、编杆、晾晒等各环节有序进行
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
据悉,大龙潭乡紧抓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发展经济带建设机遇,依托热区资源禀赋优势,瞄准雪茄烟种植产业,积极探索“1+7+n”公司联结发展模式,通过“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运营模式,推动雪茄烟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建成“科研、生产、制造、品鉴、供给”一体化基地,加快全乡烟草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推动村集体经济突破性发展,开启了“茄”期可待的烟叶产业发展之路。
在“种”上下功夫,从无到有入“茄”境
每年3月,正值雪茄烟移栽“黄金期”。为抢抓时节提质效,大龙潭乡铆足干劲,紧盯120亩雪茄烟种植目标,及时召开雪茄烟移栽现场会,就雪茄烟移栽及管理进行讲解和实操培训,并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玉溪市烟草公司峨山分公司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认真学习雪茄烟的特点和漂浮育苗、生物防治等技术,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参与雪茄烟栽种,进一步提升雪茄烟标准化移栽种植管理水平。
“烟苗要深栽,移栽覆土深度为距烟苗生长点4cm处,这样更容易培育出发达的根系,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在技术人员的现场技术指导下,烟农们严格按照技术要点有条不紊地开展烟叶移栽工作。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快了雪茄烟晾制中心和育苗基地建设,构建了雪茄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成功实现雪茄烟叶原料生产的“从无到有”。
在“管”上亮实招,从点到面叙“茄”事
“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育苗、管护、晾晒技术更加成熟,雪茄烟产业化发展逐步走向正轨。我们从田间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成熟采收到晾制阶段进行实时监测、实地指导,全过程为雪茄烟叶种植生产保驾护航。”大龙潭烟叶站工作人员杨华廷说。
进入雪茄烟中耕管理期以来,全乡牢固树立“向中耕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理念,以落实中耕管理责任为抓手,统一技术要领,紧盯中耕管理中培土、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防灾减灾等关键环节,加强田间技术指导服务。同时,通过校地党建联盟,深化“校地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力争提质创牌,助推雪茄烟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地职业烟农培育,今年我从元江请来了有?年经验的晾制师傅,也总结了去年的种植经验,我有信心将雪茄烟越种越好。”种植大户方继光说。一直以来,大龙潭乡着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科技化、规范化和生产经营管理整体水平,通过激发人才活力的“点”,持续拓宽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面”,不断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势能。
在“培”上做文章,从小到大绘“茄”景
配套的晾制中心,技术的全力保障,全过程的周到服务……不仅点燃了烟农兴业种烟的激情,更为雪茄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晾房出“靓”烟,正在调制期的雪茄烟叶开始逐渐变色
近年来,大龙潭乡在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上铆足马力,坚持示范引领,按照“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互补互助”的原则,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新建红河谷-绿汁江(峨山) 雪茄烟晾制中心及雪茄烟晾房15座,与玉溪农职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获批雪茄烟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2名,建成玉溪农职院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在“抓特色、扩规模、强产业”上下功夫,力促雪茄烟产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和烟农双双增收。
“金叶”飘香,“茄”期可待。下一步,大龙潭乡将紧盯雪茄烟采收晾制等关键环节,以促进雪茄烟特色原料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示范带动、抓好基地建设、抓实技术措施,支持和服务与雪茄烟产业发展,全力讲好大龙潭乡“雪茄烟故事”,着力打造优质雪茄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