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点燃乡村之光——塔甸镇: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治理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3-10 16:13 来源:塔甸镇人民政府 打印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有效的基层治理能够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年来,塔甸镇坚持党建引领,把促进群众就近就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大西村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精准引进大杉农林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把家门口就业与产业发展带动相结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为群众稳定增收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50221145550.jpg

微信图片_20250221145546.jpg

产业落地:从外出漂泊家门口就业的转变

大杉农林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基地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大西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的困境。基地通过规模化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农忙时每日用工最多可达100人以上,其中特别设置夫妻岗”“家庭岗,吸引30对夫妻返乡就业。过去,里超60%的家庭面临一人外出务工、一人留守持家的分离状态,常年分居导致夫妻感情疏离、子女教育缺位。如今,夫妻双方在基地协同从事食用菌分拣、包装、田间管理等工作,每人日均收入100元,月均家庭收入突破4000元,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微信图片_20250221151836.jpg

 家庭和睦:从矛盾频发携手同行的破局

以前我在外地工地,媳妇在家带孩子,一年见不了两次面,电话里总是吵架。原在外务工的村民祝某感慨,现在两口子一起上班,下班还能辅导孩子作业,日子有奔头了!这种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模式,让200余户群众重拾完整的生活图景。

家庭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大西大杉基地的夫妻工制度,客观上重构了乡村家庭关系。过去,不少夫妻因一方外出务工,家庭聚少离多,矛盾频发。如今,夫妻双方在家门口的大西大杉农业基地工作,既能相互照应,又能共同为家庭增收,家庭关系愈发和睦。

微信图片_20250221145551.jpg

治理升级:从疲于调解源头减负的跨越

家庭和谐为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塔甸镇综治中心数据显示,自大杉农林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基地运营以来:一是矛盾纠纷锐减家庭类纠纷邻里纠纷赡养纠纷等调解事件有效减少;二是治理成本降低网格员得以从频繁的家庭矛盾调解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公共服务;三是自治活力迸发10余对夫妻工主动加入村议事会,成为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的骨干力量。

为特困供养户整理房屋卫生.jpg

迭嘎可开展邻里纠纷.jpg

家门口就业不仅编织了一张经济的网,更是点燃了乡村未来的光,有效解决了“务工”与“务农”、“钱袋”与“后代”兼顾的问题,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乡村振兴路上跑出了致富“加速度”。接下来,塔甸统筹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坚持把就业创业和发展特色产业放在乡村振兴首位,立足当地特色产业、传统文化与农民技能等资源条件,不断创新模式,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精细化服务,着力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引导群众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就近就业发展,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