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江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阵地升级、服务提质、活动创新、自治强化等举措,推动党群服务从“物理空间”向“情感纽带”转变,真正让服务走进群众心坎里。
阵地升级强根基,打造便民“新港湾”
功能整合,服务效能再升级。秉持“党的工作延伸到哪里,阵地就覆盖到哪里” 原则,因地制宜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 “一室多能、共建共享” 为目标,深度融合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将农家书屋、妇女儿童服务、居民办事等平台有机叠合,构建起集 “两委” 办公、党员活动、便民服务 “三位一体” 的标准化阵地。通过合理布局场所,完善各类功能设施,实现阵地建设规范化,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空间。
窗口升级,办事跑出“加速度”。为提升服务效率,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 “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宣传文化、社会保障、民政计生等便民服务功能区,推行“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全帮着办、群众有难上门办、跟踪服务主动办”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坚持 “一体多用” 理念,将党群服务中心与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打造综合性党建阵地。同时,增添自助饮水机、急救用品、爱心雨伞等便民设施,从细节处彰显服务温度,全方位提升服务阵地的建设水平。
服务提质解民忧,织密民生“保障网”
网格赋能,服务直达“家门口”。充分发挥网格员队伍作用,网格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 的优势,不仅为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提供 “帮办代办” 上门服务,还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延伸服务触角,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努力构建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的基层治理格局。用活阵地,为民服务暖人心。创新“1个阵地+N种功能” 服务模式,广泛联动在职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围绕群众需求有序开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传统节日活动、关爱特殊群体等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党群服务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活动多元聚合力,架起党群 “连心桥”
“红色课堂”接地气。充分挖掘党群服务中心的多元功能,发挥阵地的理论宣传作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 活动,打造 “流动红色课堂”,以火塘会、院坝会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惠民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文化活动“聚民心”。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的职工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开展元宵吃汤圆、端午包粽子、中秋猜灯谜等传统民俗活动,以及暑期夏令营、亲子读书会等特色项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进邻里感情,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志愿服务暖人心。链接书法协会、银发医疗等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写春联、文艺汇演、健康义诊等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助农春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群众收获幸福的重要场所,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群众自治促振兴,激发治理“新动能”
民主议事聚民智,协商平台解民忧。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群众恳谈会"等议事协商平台,面对面听取老百姓意见和建议,将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决策议事“主阵地”。以纳凉亭为基点搭建“居民议事亭”,协商解决了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确保民意征集无盲区、问题解决有实效,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积分管理激活力,共治共享促提升。探索“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积分促动、群众主动”治理模式,在双江、练江和猊江3个社区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有500余名居民参与积分活动,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形成以积分制为“杠杆”撬动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下一步,双江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以“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为目标,立足实际、对标先进,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服务,让党群服务真正走进群众的“心中”。(党建办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