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 双江街道丁皎组:解锁以工代赈"密码"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04-09 17:45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近日,双江街道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总果村丁皎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路面平整、混凝土排水沟土方开挖、安设木模、砌筑浆砌石挡墙等作业。“在家门口1个月就挣了4500元,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这样的好事上哪找!”易地扶贫搬迁户普朝林熟练操作着混凝土搅拌机,脸上洋溢着喜悦。

近年来,双江街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引领,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劳务”带“赈济”,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丁皎组作为双江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县城20公里,共有119户450人,其中脱贫户67户264人。丁皎组耕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机耕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农机、车辆难以通行,村民长期面临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群众对改善基础设施的呼声日益强烈。总果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调研、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将机耕路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成功争取计划总投资246万元的双江街道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

聚焦项目建设,总果村积极探索“党建+以工代赈”模式,通过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以稳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为核心,采用“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赈济模式,重点吸纳脱贫户、监测户、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等困难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带动6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等困难群体44人、一般群众16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76万元,占申请以工代赈资金30.89%,既完善了基础设施,又实现了“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

“我们坚持‘能用人工不用机械,能用村民不用专业队’的原则,既节省成本又让群众受益。”总果村党总支书记普家玉介绍道。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创新采用“村民自建”模式,成立项目理事会全程监督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

“过去这条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站在新修的路基上,村民普光平感慨万千。如今在理事会组织下,78户村民主动无偿让出20余亩田地支持建设,实现了从“站着看”到“抢着干”的转变,群众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模板间距要控制在25厘米,加固必须用双铁丝。”在施工现场,街道经济发展办技术人员柏春林手把手指导村民进行支模作业,细致讲解模板间距控制和加固技巧。村民们边学边干,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通过创新“以工代训”模式,参与务工的群众在项目实践中,不断积累实操经验,逐步熟练掌握了砌筑、模板支设等一系列实用劳动技能,实现了从普通劳动力向技能型人才的初步转变。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路基平整6.43公里,埋设涵管54米,砌筑浆砌石挡墙113立方米,预计于6月底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1100余亩烤烟、四季豆、菜豌豆等农产品的运输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双江街道将持之以恒抓紧抓实以工代赈项目,切实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的“杠杆”,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在促就业、惠民生上的积极作用,凝心聚力“赈”出乡村振兴新图景。(党建办 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