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双江街道桃李村育秧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棚内秧苗已悄然露出嫩绿的苗头,展现出勃勃生机。连日来,双江街道紧抓农时,有序推进早稻育秧工作,按下春耕备耕“农忙键”,全力以赴跑好早稻生产“第一棒”,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自3月5日起,桃李村农户便开始育秧工作。育秧前,农户们通过晒种打破种子休眠期,促进发芽,随后进行72小时的泡种处理。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农户们开始正式育秧,通过撒种、铺肥、盖膜等程序,静待秧苗长成,为接下来的插秧工作做好准备。
桃李村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田基础设施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双江街道优质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水稻种植面积达566亩。每年的这个时节,村民们都会抢抓节令,积极开展水稻育秧工作,为新一年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这批秧苗长势很好,整体比较均匀,差不多45天后就可以移栽了。”桃李村党总支书记普学兴一边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一边说道。目前,育秧工作已进入苗床管理阶段,农户们正密切关注秧苗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浇水、通风、控温等管理措施,确保秧苗健壮生长。
水稻种植不仅关乎粮食安全,还承载着农户增收的希望。桃李村推广“稻鱼共生”模式,每年6月将鱼苗放入稻田,秋收时水稻与鱼儿一同收获,实现“一田双收”。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稻鱼共生模式让我们每亩地增收了不少,水稻和鱼都能卖上好价钱。”一位农户笑着说道。通过生态农业与特色产业的结合,双江街道正走出一条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
自春耕备耕工作开始以来,双江街道早部署、早动员,组织广大种植户提前行动,严把水稻育秧各环节技术标准,推进农业生产质量整体提档升级,为高质量插秧奠定基础。今年,全街道水稻种植面积达2.28万亩,保障了全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下一步,双江街道将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夏耕夏种、促生产、抢农时,加强田间管理,紧盯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保障群众的“米袋子”,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党建办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