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起走进双江街道非遗“守”艺人马坚的“葫艺”人生→
发布时间:2025-03-18 17:11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句俗语常被用来形容神秘莫测的事物

但在双江街道非遗“守”艺人马坚手中

葫芦里卖的可不是药

而是艺术、文化与匠心

2025年1月,葫芦雕刻和绘画技艺

被列入峨山县第五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马坚,是峨山县第三批民族民间工艺师

走进她的家里

空气中弥漫着木屑和颜料交织的独特气息

只见一个“巨无霸”葫芦闯入视线

此刻正静静躺在工作台上

等待着马坚为它赋予灵魂

“巨无霸”目前正处于精雕细琢的关键阶段

在这看似普通的葫芦背后

藏着马坚与葫芦雕刻的不解之缘

 

自幼热爱画画的马坚

偶然发现了在鸡蛋上作画的奇妙乐趣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巧用注射器抽取鸡蛋液

而后在蛋壳上精心创作各种画

那些灵动鲜活的鸡蛋画作

在幼儿园门口一亮相瞬间被抢购一空

然而,鸡蛋壳过于脆弱,容易损坏

这让马坚不得不另寻创作载体

就在这时,葫芦闯入了她的视野

 

“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

葫芦,谐音“福禄”

在华夏大地有着极为悠久的种植历史

因其内部籽粒众多,

被赋予了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自古以来便是吉祥的象征

而且葫芦质地坚硬,普通葫芦保存上百年都不是问题

马坚四处奔波,最终在红塔区找到了稳定的货源

就此开启了她的葫艺创作之路

 

从最初在葫芦上绘制细腻的工笔画

到后来逐渐尝试雕刻、镂空等复杂技法

马坚的技艺在不断实践中愈发精湛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艺,她还多处求师

向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新疆工艺美术大师

马江红虚心求教

以此提升自己的葫艺技艺

 

马坚的创作理念十分独特

她始终致力于最大程度保留葫芦的天然形态

凸显其本真之美

而人工艺术的再创作痕迹都被巧妙地隐藏起来

对每一个葫芦原材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

根据葫芦的形状、质地深思熟虑后才确定创作方案

 

马坚的葫芦画作品类型丰富多样,让人应接不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小号葫芦上,她常绘制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形象,活泼可爱;中号葫芦则以牡丹花为主题,雕刻精细,寓意富贵吉祥。那一朵朵牡丹花在她的笔下娇艳欲滴,花瓣层次分明,色泽过渡自然;而大号葫芦则更适合复杂的镂空雕刻和大型图案创作。除了这些常见的作品,马坚还有许多别具匠心之作。比如那只精心绘制雕刻的“民族一家亲”葫芦,上面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彝族、汉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的形象,寓意着民族团结;作品《葫芦玉兰花》更是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在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中斩获铜奖,葫芦上的玉兰花宛如真实绽放一般,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刚从县医院退休的马坚

如今打算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葫艺制作中

平日里,她经常与峨山县民族民间工艺师、

峨山县民族民间工艺师杜洪贵相互交流学习、切磋技艺

对于未来,马坚有着清晰的规划

她计划与擅长彝绣的朋友携手合作

在葫芦绘画、雕刻中融入更多土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她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土少数民族文化借助葫艺这一独特载体

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眼前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马坚的工作室里,还能看到许多未完成的葫芦作品

它们静静地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

马坚说:“葫芦艺术不仅是我的爱好,更是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全国两会的召开,让我们手艺人备受鼓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这一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非遗传承的重视,我们更有信心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创新。”

 

非遗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像马坚这样的“守”艺人

她们用双手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用匠心赋予非遗技艺新的生命力

让我们一同走进萃秀书院

感受来自双江民族民间工艺师们的

四弦、根雕、竹编、葫芦等作品的非遗之美

图文:党建办 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