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非遗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05 14:53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近年来,双江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非遗传承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阵地建设,搭建非遗传承新平台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和传承活动,既为非遗人才提供实践和教学的平台以及创作和研究的空间,也为非遗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体验的场所。彝族刺绣、龙头四弦、竹编、根雕等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得到大力扶持,豆腐制作、酿酒等传统手工技艺也在生产中得到传承发展,实现非遗文化真正融入群众生活。

志愿服务,培育非遗传承新力量

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将非遗传承人纳入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志愿服务体系,为非遗传承“添砖加瓦”。面向辖区各类群体,鼓励非遗传承人多元化发展传承,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学校”“冬令营非遗研学”等活动,实现了志愿者在非遗传承的时代担当和创新作为。同时,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挖掘、培育本土非遗传承人,并邀请非遗专家开展刺绣、竹编等培训,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

活动引领,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

积极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精心策划十余场丰富多彩的非遗手工制作与体验课程,让民俗知识、节日节气等非遗文化知识与手作体验课程进社区、进家庭,激发党员群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以传统节日为契机,面向青少年开展剪纸、拓印、扎染等“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联合县医健集团开展“点亮中医夜市,传承国医之光”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魅力。

创新融合,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大力发展“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切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借助农家乐、休闲山庄、乡村生态旅游等平台,以非遗研学为依托,巧妙融合竹编、刺绣、制茶等当地特色手工技艺,推出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互动体验等旅游模式,游客不仅可以亲手体验富泉竹编的精巧技艺,感受新村刺绣的细腻工艺,还能在山后茶庄参与采茶、制茶的全过程,深入了解传统制茶技艺的文化内涵。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体验模式,既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又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发展。

下一步,双江街道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与非遗传承发展的融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为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文:党建办(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