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街道小法那村:引水解民忧,甘露润心田
发布时间:2025-02-27 17:51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以前一到旱季,水比油还‘金贵’!”提起过去的日子,小法那村的村民们感慨万千。地处山区的小法那村,常年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困境,生产用水难以保障,土地撂荒、产业发展停滞,水成了村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如今,随着小法那村委会乡村振兴引水示范工程的逐步完工,这块“大石头”终于被搬开了!清澈的山泉水通过新建的引水管网,流进了田间地头,流进了村民家中,更流进了大家的心坎里。

一、从“望水兴叹”到“引水润田”

一直以来,小法那村属于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相互交织的局面。全村天然水资源不足,生产用水难以保障,同时水资源未得合理利用,大法那组和新寨组水源相对充沛,却因引水设施匮乏,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而小法那组和他拉莫组则长期深陷缺水困境。

小法那村平均海拔1500米,辖区多是山坡地与旱地,土地贫瘠且改造难度极大。水资源短缺成了农业生产的 “拦路虎”,农作物生长受限,产量难以提高,大片土地因缺水撂荒。村里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模性、代表性的乡村产业,集体经济在全县排名靠后,村民收入增长缓慢。日常生活中,缺水也带来诸多不便,日常用水要严格规划,干旱时村民得四处找水,肩挑手提运回家,还偶因争抢水源引发邻里矛盾。

为打破这一僵局,小法那村启动乡村振兴引水示范工程,利用大法那组和新寨组水源点,新建引水管网与蓄水池。如今工程逐步完工,清澈泉水流入各组,村民用水不愁,乡村振兴有了新动力。

二、从“水源流失”到“水尽其用”

为彻底解决小法那村长期以来的用水困境,驻村工作队队员付尚礼与村“两委”展开了多次深入商议。大家穿梭于山间地头,对水源分布、地形地貌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还组织村民充分讨论,广泛收集各方意见,通过了《峨山县双江街道小法那村委会乡村振兴引水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规划按第一步水源点至他拉迷水坝、他拉莫下坝的引水管网;第二步他拉迷水坝至小法那的引水管网;第三步建立包括新寨组在内的相对完善的水利保障网“三步走”策略,逐步化解小法那村“水难题”。

引水工程充分挖掘大法那组和新寨组水源潜力,通过新建引水管网,巧妙调配水资源,将其输送到全村。总长约8.5千米的高质量铁质引水管网,像输水动脉般贯穿四个村民小组,为农田灌溉和日常生活用水提供稳定保障。同时,在原有5个蓄水池基础上,新建3个500立方米大型蓄水池,均匀分布在各组,有效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促进全村水资源均衡利用,实现乡村发展“一盘棋”。

三、从“用水困难”到“水到渠成”

充足的水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产业示范田有了稳定供水,有效解决或补充约800余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除虫菊、蔬菜等作物茁壮成长,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在望,曾经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充满生机的“希望田野”。撂荒土地也得到逐步恢复流转,由于水源充足,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租地,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为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村里在他拉莫、大法那等小组的蓄水坝开展养鱼项目,投放鱼苗两三百斤,拓展了渔业养殖产业,丰富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水源的充足供应还极大改善了乡村环境,村里原本的污水塘、污水渠,因为有了活水的注入,变得清澈干净,村民们的生活用水也得到充分保障,让全村142户522人从中受益,邻里关系愈发和谐融洽。正如新寨组村民所言:“现在用水方便多了,再也不用为争水吵架了!”村民们用水不再发愁,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如今的小法那村

田间地头水流潺潺村民们脸上笑容洋溢

水,不仅滋润了土地,更滋润了大家的心田

小法那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图文:党建办 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