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江街道非遗技艺文碧豆腐,解锁舌尖上的时代印记
发布时间:2025-02-18 17:34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近日,峨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双江街道文碧豆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

文碧豆腐,因起源于文碧村而得名,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走进文碧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

那是文碧豆腐独有的气息

一到中午,豆腐作坊的师傅们早已忙碌起来

文碧豆腐的制作工艺既保留了传统豆腐制作的精髓

又融入了现代技术的便利

这一份文碧村的独特风味与时代印记

成为了村民们舌尖上的乡愁与走向市场的“金招牌”

 

选豆与浸泡——高品质保障

文碧豆腐的制作从选豆开始。师傅们精心挑选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本地黄豆,确保每一颗豆子都符合制作标准。选好的黄豆需要经过清洗和浸泡,这个过程通常需要6至8小时。浸泡后的豆子吸足了水分,变得圆润饱满,为后续的磨浆工序做好了准备。  

 

磨浆与分离——传统与现代技艺融合

与传统手工磨豆不同,文碧豆腐的制作采用了现代机器磨浆技术。浸泡好的黄豆被倒入磨浆机中,经过两道精细研磨,豆子被彻底打碎,释放出浓郁的豆香。磨好的豆浆通过分离机,将豆腐渣与豆浆彻底分离,留下细腻丝滑的豆浆。这一步骤不仅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豆浆的纯净度,为豆腐的口感奠定了基础。  

 

煮浆与搅拌:温度的掌控

分离后的豆浆被倒入大锅中,开始高温煮沸。师傅们用长柄木勺不断搅拌,防止豆浆糊底。随着温度的升高,豆浆逐渐沸腾,浓郁的豆香弥漫在整个作坊中。煮浆的过程需要精准掌控火候,既要确保豆浆完全煮熟,又要避免过度沸腾影响口感。  

 

点浆与成型:石膏的魔法

煮好的豆浆被倒入特制的容器中,稍作冷却后,师傅们开始点浆。这是制作豆腐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文碧豆腐独特风味的来源。石膏粉被均匀地撒入豆浆中,师傅们用木勺轻轻搅拌,让石膏与豆浆充分融合。随着石膏的作用,豆浆逐渐凝固,形成细腻的豆腐脑。  

 

压制成型:文碧豆腐的诞生

凝固后的豆腐脑被倒入铺有纱布的模具中,师傅们用木板轻轻压实,挤出多余的水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压制,豆腐逐渐成型,变得紧实而富有弹性。脱模后的豆腐被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表面光滑如玉,散发着淡淡的豆香。  

 

如此,一份新鲜醇美的文碧豆腐也制作完成

独特之处在于其细腻的口感和清新的豆香

无论是清蒸、煎炸还是炖煮

文碧豆腐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风味

清蒸后的豆腐嫩滑如脂,入口即化

煎炸后的豆腐外酥里嫩,香气扑鼻

炖煮后的豆腐吸饱了汤汁,鲜美无比

 

文碧豆腐的制作技艺已有多年历史

代代相传,至今仍保持着人工制作的精髓

师傅们对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确保豆腐的干净、卫生与安全

现代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每日豆腐生产量稳定在50斤左右

每斤售价在2.2元至2.8元之间

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如今,文碧豆腐不仅是一道美食

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它承载着当地居民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未来,文碧豆腐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

讲述着双江街道的文化故事

传承独属于这片土地上的烟火记忆

图文:党建办 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