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中:深挖非遗保护 驱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11-14 09:33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近年来,甸中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探索和研究本镇文化产业特色,扎实推进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大力发展非遗传承事业和传统手工艺产业,全面部署,精准发力,积极促进保护与利用双线并行。

深入挖掘传统技艺,厚植本土文化优势。系统性梳理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甸中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谱系项目调研,挖掘并整理了多项具有甸中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手工凉卷粉的细腻到接爷爷活动的深情,从八字岭组草席编织的匠心到豆腐肠、酱菜的传统风味,再到唢呐表演的艺术魅力,每一项都承载着甸中的文化记忆与智慧。这些项目的整理与保护,为甸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41114084345.jpg

多方参与项目申报,严格规划申报流程。为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甸中镇加强前期规划,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详尽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确保申报材料的充分准备和深入挖掘。通过多次访谈非遗传承人,提升其参与感与责任感,共同打磨申报材料。在申报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流程操作,确保每一环节都精准无误。经过层层筛选与审核,所有申报项目均成功晋级评审阶段,展现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性与高效性。

微信图片_20241114084400.jpg

探索活态保护方式,创新活化利用路径。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保护模式,以节日活动为纽带,新媒体平台为桥梁,以开新街、火把节等节日活动为契机,成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接爷爷”、板鼓舞习俗文化活动和非遗文艺展演,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深入农户家中、集贸市场挖掘地域美食,寻味甸中记忆美食。探寻编草席、编草墩,让这些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光彩,促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甸中镇将进一步完善非遗项目申报的长效机制,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文化节庆活动等多元渠道,深入解读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与申报意义,提升社会公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此外,还将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甸中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与活力。(文:李宁)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