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中镇:深耕细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29 10:28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近年来,甸中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细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爱“一老一小”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明支撑,共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文明新画卷。

强化阵地建设,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甸中镇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放在首位,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理论宣讲的坚强阵地。利用“七一”建党节、中共滇中地委觅池冲旧址等红色资源,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特别是利用红色宣讲员和领导干部上讲堂等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微信图片_20241029092137.jpg

创新活动载体,精神文明建设遍地开花。甸中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让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遍地开花。一方面,组织文艺队伍,通过花灯、小彝剧等接地气的方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及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内容涉及电信诈骗防范、普法强基补短板、崇尚科学反邪教等多个方面,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提升素养。另一方面,抓实道德模范、善行义举榜、“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管理,树立群众身边的典型,引领文明新风。如镜湖村水晶城组村民秦跃被评选为“云南好人”,又如,职工方春萍家被推选为道德模范孝老爱亲代表,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向上向善。此外,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开展“巡回法庭”活动,让司法服务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推动法治建设、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聚焦“一老一小”,共筑美好未来。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甸中镇形成了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各中心(办)、派出所、司法所、村组、社工站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关爱“一老”方面,甸中镇社工站和甸中社区携手推出了“爷爷奶奶陪伴计划”。通过给独居老人做饭和一起用餐的方式,不仅解决了老人的饮食问题,更在心灵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慰藉。社工和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让独居老人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进一步弘扬了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在关爱“一小”方面,通过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平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课外阅读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特别是邀请高校志愿者到甸中开展红色精神传承、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缩小视野认知差距。同时,甸中镇还密切关注特殊群体,通过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法律明白人“送法进家庭”等方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微信图片_20241029092049.jpg

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甸中镇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滇中地委觅池冲旧址的资源优势,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和身边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利用“红色甸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爱国主义、乡风文明等本土新闻,用身边的人和事树立优良的舆论导向。

今后,甸中镇将持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一重要平台,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甸中社工站的丰富资源,不断创新与丰富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致力于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与水平。继续深耕细作,不懈探索与实践,以期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篇章,开创更加辉煌的成就。(文:党建办 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