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街街道文明社区,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林木葱郁,水墨墙绘如同诗意画卷般徐徐展开。
近年来,文明社区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因地制宜、长效管护,积极探索“152”工作法,实现村庄环境“长治、长清、长美”,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聚焦目标任务,构建“1”个责任体系。成立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做到“人人肩上扛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列入社区“两委”重点工作,将社区划分为四个网格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每一处卫生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立足村情实际,用好“5”个关键抓手。抓牢队伍建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有序引导社区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由30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头参与河道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发动党员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带动周边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抓紧卫生整治。针对社区河道、沟渠、道路、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有序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在各支部和党员群众中开展争当环境卫生治理先进标兵活动,每月6日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近年来,通过全域行动、全民动员,全面清理社区内外、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河道、沟渠、坝塘内多年积聚的垃圾渣土和垃圾漂浮物,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60余吨。
抓实拆治结合。全面清理社区内柴草、杂物、建筑砖瓦等,清除道路两侧的私搭乱建,做到柴草堆放整齐,院内物料堆放有序。紧盯卫生死角,下力气治理乱堆乱放物品、设置障碍、随意倾倒垃圾、堵塞路边排水沟等影响畅通和排水的行为,有序取缔公共区域、河埂周边居民乱搭乱建。
抓细绿化美化。围绕绿美村庄建设,选择成长快、易管护、适宜社区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发动党员干部200余人在龙潭片区、社区公共区域开展植树添绿活动5次,栽种绿植1000余棵,以绿治脏、以绿挤乱,社区景观层次分明、活力大增。将社区主干道、公共建筑等墙面作为“画布”,结合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文明新风等主题,创作绘制系列墙体彩绘,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潜移默化提升村庄精神风貌,美化社区环境。
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召开社区、组干部会议、党员大会、社区居民会议、进组入户等,依托乡村喇叭、微信群等载体,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主动向群众讲清楚、算明白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账”“责任账”,引导群众树牢“主人翁”意识,从“要文明环境卫生好”转变为“文明要环境卫生好”,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制作人居环境整治主题宣传栏4期,发放《环境卫生治理户主通知书》650余份,持续提升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聚焦长治长清,强化“2”重机制保障。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制定社区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健全日常清洁、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等长效机制,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实现环境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同步推进。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居民行为规范,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建立常态监督机制。依托社区妇联、共青团、侨联等组织组建卫生监督队,每月对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对表现突出的片区给予适当奖励,对未尽到保洁职责的片区跟进督促整改,持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