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质量,强化党群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富良棚乡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融合共建共治工作,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创新服务,确保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措施“直通末端”“直达民心”。
强化资源整合,搭建融合平台。
一是进行空间资源整合,乡级“双中心”将党建服务、政务办理、矛盾调解、网格化管理等功能集中整合,村级中心按照 “一室多用、功能兼容” 的原则,完成 100%融合建设,实现 “一套场地、两块牌子、一体化运作”。
二是做好人员资源整合,建立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员协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实现人员统一调度、协同工作,同时,吸纳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参与到中心工作中,充实工作力量。
三是创新信息资源整合,搭建乡、村两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互联互通,按照“为民服务事项报党群、矛盾纠纷报综治”“力争本级解决、无法解决报上级”原则,进行信息分流,达到及时掌握诉求、精准服务治理的目标。
今年以来,乡级处理完成“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民服务事项78件。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推行 “一站式” 服务,在乡、村两级“双中心”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行政审批、社保医保、民政救助等事项纳入窗口办理,实行 “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减少群众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二是在“双中心”明确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事的第一责任人,对群众咨询和办理的事项,做到热情接待、认真解答、及时办理。三是结合“初心合伙人项目”,开展 “上门服务”,对全乡108名困难老年群体及55名困难儿童实行挂包联系、定期探访机制,精准解决困难群众时需求。今年以来,通过“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需求事项750人次、儿童需求事项245人次。
创新治理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织密“天网”助推“双中心”融合建设,安装37个AI摄像头,积极协调698余户已自行安装摄像头的村民自愿接入我乡指挥中心,形成全乡55个村民小组全覆盖的监控末端。二是织密“地网”不留死角除隐患,坚持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结合区域分布特点全乡科学划分55个网格、157个微网格,配备网格员,实现社会治理“一网覆盖”,充分激发基层网格化治理“前哨”活力。三是织密“人网”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线,发挥“鲁大爹调解室”彝语调解团队优势,组建由法律顾问、乡贤能人等专业人士构成的“调解智囊团”,加入群众“身边人”党员代表志愿者,针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资争议等不同类型矛盾纠纷,多方共商合作,提升调解效能,确保民生事项服务到位、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今年以来,乡、村两级“双中心”在融合共建共治中累计接待群众办事6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富良棚乡将持续深入推行 “党建 + 中心” 联动模式,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为民服务机制,助力实现深度融合共建共治的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幸福的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