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以来,由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科考团队,对峨山县侏罗纪地层出入区域进行科学考察。科考队一行历时二十多天,先后深入到甸中、大龙潭、富良棚等乡镇,实地查看了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考察中,在富良棚乡绿汁江东岸发现多处化石点。
截至目前,在富良棚乡地区发现埋藏在地理层的恐龙化石碎骨,部分化石保存较为完整。这次科考队发现的化石,从化石附着物的岸性结构和色泽特征等判断为原产地,经观察测量后,认定该恐龙化石标本为恐龙的体骨、内骨、肢股和脊椎等碎块化石。恐龙化石的发现表明,当时这个地区在两亿年前侏罗纪时候的恐龙的生活状况,以及恐龙当时生活的环境,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峨山在两亿年前的地质、地层还有古环境生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如果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比较完整,并具有展览意义,会对峨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作用。
富良棚乡位于峨山县西北部,境内山峦起伏、沟谷深切,地层构成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红土发育地层,其地层年代约2.4亿年到1.8亿年之间。1993年在此地区发现挖掘出一具与岩石融为一体的恐龙化石标本,从头部到脚趾保存极其完整,是全省乃至全国已知很有特点和少见的恐龙化石标本,目前陈列在玉溪市博物馆。
参加此次科考的还有北京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部分专家、教授。此科考队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目前,挖掘工作还在有序进行。(峨山县文旅广体局 李春 蒋炜)